人體別與鋁接觸太密切
據說拿破侖三世在舉行盛大宴會時,只有他使用一套鋁質餐具,而其他人只能用金、銀制成的餐具。伴隨鋁冶煉工藝的提高,鋁開始更多地進入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領域。鋁可制成各種合金,廣泛應用于飛機、汽車、火車、船舶等制造工業。鋁的導電性能僅次于銀、銅,在電器制造工業、電線電纜工業和無線電工業中有廣泛的用途。鋁有良好的延展性,在100℃-150℃時可制成薄于0.01毫米的鋁箔。這些鋁箔廣泛用于包裝香煙、糖果等。
現代科學研究證實,鋁并非是稀有金屬,地殼中最豐富的金屬是鋁,它占整個地殼總質量的7.45%,僅次于氧和硅,位居金屬元素的第一位,是居第二位的鐵含量的1.5倍,是銅的近4倍。
20世紀70年代以前,人們認為鋁和鋁鹽不被人體吸收,無毒無害,開始被廣泛應用于食品添加劑、水處理劑、臨床藥劑和各種炊具容器等。數十年前,尋常百姓家使用鋁飯盒、鋁蒸鍋、鋁壺、鋁勺是普遍現象,由于鋁制品的輕盈耐用和不易生銹等優點,鋁制品被人們稱之為“鋼精制品”,時至今日,在許多家庭依然可以覓得鋁制炊具的身影。
2009年我國部分省份衛生行政部門,曾經通報饅頭和油炸食品的制作過程中存在濫用明礬,導致鋁超標現象。明礬又名十二水合硫酸鋁鉀,曾被民間廣泛用作水凈化劑;在油炸食品中同時添加明礬和小蘇打,會使等量的小蘇打釋放出更多二氧化碳,使油炸食品蓬松可口;在制作粉絲、粉條等淀粉類食品時加入明礬,可使食品更加筋道。 (免責聲明:本文系轉載自網絡,發布本文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,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)www.esertemizli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