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“十三五”規劃編制思路擬定
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訊:《國家環境保護“十三五”規劃基本思路》已編制完成,初步提出2020年及2030年兩個階段性目標。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建立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雙重體系,實施大氣污染防治、水污染防治、土壤污染防治計劃,實現三大生態系統全要素指標管理;在既有常規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基礎上,新增污染物總量控制注重特定區域和行業;空氣質量實行分區、分類管理,2020年,PM2.5超標30%以內城市有望率先實現PM2.5年均濃度達標。
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,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指出要全面推進“十三五”環保規劃編制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,環保部編制完成《國家環境保護“十三五”規劃基本思路》(以下簡稱《基本思路》),提出了環保“十三五”規劃的基礎與形勢、目標、重大戰略任務、重大工程和項目以及制度建設和政策創新。
“環保‘十三五’規劃堅持遠近結合,既要以五年為主,必須要提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環境質量奮斗目標,又要考慮更長時期的遠景發展,注重深化生態文明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;必須牢牢把握人民群眾是否滿意、生態環境是否健康和安全的出發點、著力點,全面體現深化改革、依法治國和經濟新常態,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,適應社會新期待,國家、區域、城市、鄉村相結合,建立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排放總量雙重體系,綜合反映治污減排、風險防范、空間優化、制度建設進展,注重在重點地區、行業精準發力、精益管控,打贏大氣、水體、土壤三大戰役。”環保部規劃財務司司長趙華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。
趙華林指出,“在經濟新常態下,環境管理需要新思維,管理手段應在繼續堅持、深化完善總量控制制度的基礎上,向分地區、分時段的流量控制轉變,這是基于環境容量的精細化管控模式,既可以在確保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,又可以在不良環境條件下精準地采取措施以確保環境質量。”
“十三五”環保規劃目標初定
“十三五”環保工作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。
根據《基本思路》,機遇之一即經濟增速換擋,污染物新增量進入收窄期。對此趙華林解釋,"GDP增長進入中高速發展通道,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勢頭減緩,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,總量和結構都在向有利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。粗鋼、水泥以及銅、鋁、鉛、鋅等主要有色金屬產品產量預期在2015年至2020年左右出現峰值,傳統污染物新增量同比下降,污染物排放高位趨緩。
同時,挑戰也十分明顯,挑戰之一即污染治理遲疑不決、患得患失。“隨著宏觀經濟增長步入新常態,如何處理好節能減排與經濟增長和就業保障的關系成為難題,環保資金投入和增長的可持續性存在變數。”趙華林解釋,一些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速放緩、企業效益下滑,政府環保投入長效機制難以為繼,企業治污決心和行動出現遲疑,有的企業可能不上治污設施、上了治污設施也不正常運行,甚至偷排漏排,監管難度加大。
綜合考慮我國環境保護現階段的特點和“十三五”期間經濟社會發展趨勢,《基本思路》初步提出了“十三五”期間環境保護奮斗目標,主要包括兩個階段性目標。
首先,到2020年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,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,土壤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,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,輻射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,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,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系統完整,生態文明水平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。
其次,到2030年,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基本達標,水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標準,土壤環境質量得到好轉,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,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基本協調,生態文明水平全面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