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塵改造方案比較及濕式電除塵器技術
《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》規定,現有火電廠最遲于2014年7月1日前完成貫標工作,其中煙塵煙囪排放濃度限值為30mg/Nm3,對于重點區域的火電廠實行20mg/Nm3煙塵排放濃度特別限值。
1、移動電極電除塵、電袋復合式電除塵及濕式電除塵技術性能比較:
序號 |
移動電極除塵器 |
電袋復合除塵器 |
濕式電除塵器 |
||
1 |
除塵效率、排放濃度 |
||||
1.1 |
除塵效率可達99.8%,煙塵排放濃度30mg/Nm3 |
除塵效率可達99.9%以上,煙塵排放濃度≤20mg/m3 |
除塵效率可達99%以上,關鍵布置在脫硫后,排放濃度可達≤15mg/m3 |
||
1.2 |
煤種、灰比電阻變化影響除塵效率 |
煤種、灰比電阻變化不影響除塵效率 |
煤種、灰比電阻變化不影響除塵效率 |
||
1.3 |
對微細顆粒和重金屬顆粒的脫除率較低 |
對微細顆粒和重金屬顆粒的脫除率較高 |
對微細顆粒(含PM2.5)、石膏雨、重金屬顆粒的脫除率較高 |
||
2 |
運行阻力 |
||||
2.1 |
300Pa |
800~1200Pa |
250Pa |
||
3 |
結構 |
||||
3.1 |
結構復雜 |
技術結構較復雜 |
技術結構簡單 |
||
4 |
對煤種適應性 |
||||
4.1 |
受煤種變化影響較大 |
適應燃燒劣質煤,使用不受煤質灰分限制 |
適應任何煤種,不受煤灰特性影響 |
||
4.2 |
高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不易收塵 |
灰中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等對濾袋磨損輕 |
適應任何煤種,脫硫必須投運 |
||
4.2 |
對PM10和PM2.5收集效率低 |
除塵效率不受比電阻值、入口濃度影響,對PM10和PM2.5收集效率較低 |
除塵效率不受比電阻值、入口濃度影響,對PM10和PM2.5收集效率很高 |
||
4.3 |
對負荷變化適應性較好,運行管理較復雜 |
對負荷變化適應性較好,運行管理較復雜 |
對負荷變化適應性較好,運行管理較簡單 |
||
5 |
可靠性 |
||||
5.1 |
不能長期保證 ≤30mg/Nm3 |
能長期保證煙塵排放濃度≤20mg/m3 |
能長期保證煙塵排放濃度≤15mg/m3 |
||
5.2 |
極板、線 15 年更換一次;轉動機械 8年更換一次。 |
布袋每4~5年更換一次 |
采用防腐蝕較好的材料可以達到15年不更換 |
||
5.3 |
機械振打清灰,周期可調 |
濾袋清灰壓力0.2~0.25MPa,濾袋清灰間隔 90 分鐘左右 |
清灰系統簡單 |
||
6 |
啟停爐運行方式 |
||||
|
投油點爐時除塵器不投 |
啟動前需進行預除灰 |
脫硫投運后即可投運 |
上表對幾種除塵方式技術性能做了比較。從除塵效率和排放濃度要求上來看,只有電袋復合除塵和濕式電除塵可以達到排放要求。進行移動電極除塵改造后,末電場換成移動電極,性能上相當于五電場,可以將設計排放降到30mg/Nm3,難以達到重點地區排放要求。移動電極的除塵性能受比電阻的影響較大,而電袋除塵和濕式除塵則不受影響。移動電極對微細顆粒和重金屬顆粒脫除效率較低,電袋復合除塵器的脫除率較高,濕式電除塵對含PM2.5的微細顆粒及石膏雨等和重金屬顆粒的脫除率較高。電袋除塵的運行阻力最大,達到800~1200Pa,濕式電除塵最低,只有250Pa,因此從阻力上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來看,濕式電除塵最小。三種除塵工藝中,移動電極結構最為復雜,因此對運行水平要求高,系統維護較為困難。
2、經濟性比較
以某臺300MW機組為例,幾種改造方案的初投資以濕式電除塵為最高,需要約2350萬元,電袋復合式次之,2250萬元,移動電極改造初投資最低,為1080萬元。
在三種除塵方案中,因電袋增加阻力最大,設備運行費用也最高,年運行維護費約為287.5萬元。移動電極因結構復雜,運行維護費用次之,為275.6萬元。濕式電除塵的年運行維護費用為97萬元。幾種改造方案的工期相差不大,都在三個月左右。
基于以上分析,雖然濕式電除塵改造會比電袋改造高出100萬元,但電袋的年運行維護費用高達287.5萬元,而濕式電除塵的年運行維護費用只有90萬元。一年運行下來,濕式電除塵比電袋除塵可節省97.5萬元。后繼年份的運行維護中,節省的費用更為可觀。整體來看,濕式電除塵在經濟性上更有優勢。
綜上,濕式電除塵用在濕法脫硫之后,具有以下優點:
(1)穩定實現超低排放,滿足當前國家新排放標準要求;
(2)有效脫除PM2.5微細粉塵和氣溶膠,改善煙囪透明度,滿足更長遠的國家空氣質量控制要求;
(3)有效脫除SO3,緩解下游煙道、煙囪的腐蝕,減少防腐成本;
(4)解決濕法脫硫帶來的石膏雨,藍煙酸霧環境問題。
(5)濕式電除塵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滿足國家越來或嚴格的環保要求(如未來可能對空氣污染物Hg、As的排放也提出要求),達到“一勞永逸”的效果。
缺點:(1)消耗一定水量,需灰水處理。
濕式電除塵器的灰水經處理后循環使用,部分污水作為濕法脫硫工藝補水,原濕法脫硫的工藝補水減少等量補給濕式電除塵器,形成濕法脫硫與濕式電除塵器的總體水平衡,實現濕式電除塵器零水耗運行。
(2)初投資較高。
3、濕式電除塵的可靠性
上個世紀七十年代,歐美與日本的燃煤電廠開始在濕法脫硫后加裝濕式電除塵器,用以去除煙氣中的超微粉塵、硫酸根、重金屬等污染物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煙囪排放普遍控制在10mg/Nm3左右,部分場合甚至可以達到5mg/Nm3的極低排放。2011年底,龍凈建立了國內首臺燃煤鍋爐濕式電除塵器中試裝置,運行期間,除塵器入口含塵濃度高達513mg/Nm3,出口排放僅9.3mg/Nm3,除塵效率98.19%;對捕集到的粉塵進行粒徑分析,發現PM10以下的粉塵占90%,PM2.5以下的粉塵占30%,表明濕式電除塵器對細微粉塵具有高效脫除的特性;對噴淋水與排出水的pH值對比測試也表明,濕式電除塵器對SO3具有很高的脫除能力。
4、濕式電除塵器布置方案
在濕法脫硫后增設一臺2電場濕式電除塵器。濕式電除塵器的灰水經處理后循環使用,部分污水作為濕法脫硫的工藝補水,原濕法脫硫的工藝補水減少等量補給濕式電除塵器,形成濕法脫硫與濕式電除塵器的總體水平衡,實現濕式電除塵器零水耗運行。
濕式靜電除塵器布置在脫硫系統后,沖洗水箱和水泵等均可布置在除塵器下部,故需要增加布置場地,特別是對于老機組改造,由于可供改造有場地有限,場地布置將成為一個主要問題。應明確濕式電除塵器的型式和布置方案,建議濕式電除塵器的布置方案結合脫硫系統改造統籌考慮。